从内部小融合持续向跨界跨业大融合,江苏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特征逐步显现,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日益增强,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主流之声愈加响亮。
外商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尼可拉斯·孟观说,和中国一起发展,是外企必须抓住的关键机遇。
不仅是汽车领域,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高管纷纷来华: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伯乐、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安联集团董事会主席贝特、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格尔辛格……外企积极找寻中国机遇。丰田会继续在商用车及乘用车领域不断扩大朋友圈,与志同道合的中国企业一起推动氢能产业建设。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介绍:今年3月,我们宣布欧莱雅中国高档化妆品智能运营中心落户南通。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空中客车决定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贺利氏位于沈阳的高纯石英制品新厂建设项目全速推进……开年以来,外资大项目签约不断,投资中国继续成为跨国公司的必选项。主动靠前服务反响良好。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除了大海一般的市场,跨国企业大手笔对华增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工业体系的强大基础和韧性。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旭东坦言。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于2021年9月份向国际社会提出的重要公共产品与合作平台,将全球发展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接,有助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回正轨。
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于2021年9月份向国际社会提出的一个重要公共产品与合作平台。她呼吁立即在债务减免、投资、气候融资和国际税务合作方面采取措施,并将此次论坛描述为一个寻找大胆解决方案的机会,以应对当前的融资挑战。为此,我们正与整个联合国系统一道加强与全球发展倡议的对接,通过联合国的视角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呼吁,当务之急是所有部门都要团结起来,必须作为一个全球社区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贫困和饥饿正在加剧,不平等现象也在扩大。张军表示,全球发展倡议的初衷是促进共同发展、打造共同未来。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促进国际发展合作正当其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高昂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加剧了世界上一些最贫穷国家面临的挑战。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能力发展方案管理办公室主任陆海天介绍,和平与发展信托基金设立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子基金旨在提供一个工具箱,整合政策建议、知识分享、培训项目和其他技术援助来支持联合国发展系统应对受援国的紧迫需求,同时与各国政府、地方当局、学术界、私人部门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
2022年1月份,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成立,至今其成员已达到近70个国家。罗照辉介绍,全球发展倡议已得到100多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与区域组织的支持,实施了100多个早期收获项目,使60多个发展中国家受益。陆海天表示,子基金已经为48个联合国项目提供了6140万美元的资金,惠及来自非洲、亚太、拉丁美洲及欧洲的74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此外,中国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了全球发展倡议双边合作文件。
这些项目覆盖了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项目所在国带来了巨大改变。国际社会需要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工作重回正轨。
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举行2023年发展融资论坛之际,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于当地时间4月1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了一场研讨活动,共同回顾了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情况,同时探讨如何通过把这一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接,帮助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回正轨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系统阐释中方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立场主张,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今年2月,中方接连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两份重要文件,为解决当下和未来全球安全难题提供系统思路和可行举措。当今世界,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逆流涌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人类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安全困境。在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过程中,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多边主义、互利共赢、统筹兼顾五大原则,主动开展与世界各国及国际、地区组织的双多边安全合作,积极寻求最大公约数,探索实现可持续安全的治本之策、长远之道。全球安全倡议超越西方地缘安全理论与零和博弈逻辑,秉持安全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顺应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期待,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国际人士称赞,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致力于推动建设更安全世界的责任感和长远眼光,全球安全倡议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是国际社会携手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重要指引,全球安全倡议能够推动世界绘制出一条构建可持续的和平、稳定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将同所有爱好和平、致力发展的国际社会成员一道,共同丰富全球安全倡议的内涵和实践,协力应对各类安全挑战,不断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新贡献。
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3月,中方推动沙特和伊朗达成北京协议、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这是和平的胜利,也是运用全球安全倡议推动解决分歧争端的成功范例。
全球安全倡议服务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维护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安宁,只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就能够不断推动倡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这是中国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典型例子,为解决世界各地的冲突确立了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替代方案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在全球安全倡议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近期,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中方促成沙伊关系改善,认为这为倡导全球安全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精彩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守护全球安全的诚意和担当。这一重大倡议回应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国际安全关切,符合各国对加强全球安全合作的期待,为破解人类安全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倡议的生命力在于落实。4月,中方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多国人士指出,中方立场文件符合阿富汗人民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将帮助阿富汗早日走上稳定发展道路,为维护地区繁荣稳定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事实证明,全球安全倡议服务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维护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安宁,只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就能够不断推动倡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全球安全倡议表示赞赏支持,倡议明确写入20多份中国同有关国家和组织交往的双边、多边文件这些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群体正在美国医疗体系下遭受痛苦。拿有色人种作为实验对象在美国历史上并非个例。
资料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卫生部门与塔斯基吉学院合作,从1932年开始在亚拉巴马州梅肯县招募600多名非洲裔美国人作为实验对象。费城市市长吉姆·肯尼表示:医学种族主义的历史影响与创伤延续至今。
即使前往医院就医,非洲裔患者也不太可能获取来自心脏病专家的针对性治疗,这可能导致他们的病症无法被诊断出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妇产科专家卡米拉·迪克森认为,美国的结构性种族主义导致的贫困、缺少医疗服务等,是不同种族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显著的原因之一。
这是美国历史上对有色人种进行医学实验的可耻和不道德行为的又一悲惨案例。直到1972年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揭露实验内幕后,项目才终止。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网站的文章分析说,在美国历史上,文化与医学长期建立在种族主义观念基础之上。新冠疫情期间,非洲裔美国人受到的影响更大,死亡率明显偏高。当时,399名实验对象中已有28人死于梅毒,100人死于并发症,40人的妻子被传染,19人的孩子患上先天性梅毒。持续了整整40年的实验,是野蛮的种族主义。
美国俄亥俄大学博士弗兰兹认为,不同种族获得差异对待的观念深深植根于美国相关机构中,无论是在教育系统、医疗保健系统还是社区。文章分析说,相较于白人患者,非洲裔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要困难得多。
《科学美国人》杂志刊文说,现在美国医疗保健系统存在种族主义和歧视,表现为对少数族裔尤其是非洲裔的忽视、冷漠和拒绝。声明指出,无论当时监狱实验的道德规范是什么,利用这些弱势群体进行实验都是错误的。
阿德里安娜·琼斯—奥尔斯顿的父亲是当时接受实验的囚犯之一。这一丑闻被《美国公共卫生杂志》描述为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生物医学研究。